做好检测报告 “质检员”,实现检测报告“零差错”8
发表时间:2021-11-15 09:44 检测报告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最终产品,代表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也是实验室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的最有力的证明。目前矿研院理化研究室的业务流转使用的都是全程人工录入,在信息录入或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信息遗漏或输入错误的现象,如果检测报告中的信息量不充分或信息出现错误,就会导致出具的检测报告出错,甚至会造成检测报告无效的情况。因此,做好检测报告 “质检员”,实现检测报告“零差错”,是我作为一名报告编制人为自己定下的硬性指标。 报告信息量的充分性和准确性是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识别出检测报告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风险点”,是保证检测报告质量的首要任务。 检验检测依据错误 1.检测方法与委托方要求不一致。检测人员有时会忽略委托协议书的要求,按照习惯对检测参数用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但并不是客户要求的方法,例如:测定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实验室常用测定范围更广的 “《岩石矿物分析》中‘无汞盐重铬酸钾容量法’”,但客户要求使用“GB/T6730.65-2009铁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 三氯化钛还原重铬酸钾滴定法”;或是客户要求的方法不适用却没有及时和委托方沟通,造成委托合同与检测报告的依据不一致。 2.使用作废的检测方法进行试验并出具报告。近几年,各类标准更新速度很快,数量多且类别复杂,实验室标准查新结果不及时,就容易出现使用作废标准的情况,同时也存在因标准变更不及时而导致的超范围检测的风险 检测结果表述不规范 检测结果是检测报告的核心,是委托方关注的重点,准确、清晰、科学、客观的检验结果是检验检测机构对外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委托方送检样品出具的检测结果,仅针对该样品的所检项目,而不应针对整批次样品出具结果,这是对检测真实性的要求,也是检验检测机构自身免责的需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由客户送样的委托检验时,还应声明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仅对来样所检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情况负责。 报告内容不完整 1.检测报告缺乏唯一性标识(报告编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表明检测报告或证书结束的清晰标识; 2.编制、审核、签发三级人员的签名缺失; 3.报告中所涉及的样品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够严谨和客观,引起误解和争议; 4.报告页面中资质印章、骑缝章印迹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一份准确、专业的检测报告是实验室每位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从客户委托开始到报告最终出具的整个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各岗位人员秉持严谨、专业的精神,关注每一个细节;而作为检验检测机构最终产品的最后一环,报告编制、审核、签发者更应有科学规范的意识和严谨认真的态度,确保检测报告的客观、准确、公正。加强检测报告的质量管理,生产出合格的“数据产品”,也是理化研究室每一位检测人员对矿研院做出的承诺,对客户做出的承诺。 |